歡迎轉發,鼓勵更多人為穆宣禱告。 1. 印尼蘇拉威西地震災情 當地上週五(15日)發生6.2級地震,已造成近百 […]
Tag Archives: 疫情
歡迎轉發,鼓勵更多人為穆宣禱告。 1. 穆斯林對新冠疫苗態度 全球陸續採購疫苗之際,穆斯林國家對於疫苗是否清真 […]
近年香港一些聖誕標語以「Happy Holidays」取代了「Merry Christmas」,事實上,歐美世界於多年前已開始這個情況,一般解釋是不斷有新移民落地生根,所以作為多元化的社會,要「避免非信徒感到被人歧視」。反觀香港早已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基督教也從不是主流,聖誕節的商業意味遠大於宗教意義。現在跟隨歐美潮流去取締「Merry Christmas」,多少反映人口結構正在蛻變,已有更多不同族裔的朋友成為我們在港的鄰舍。
但事實上,這不單關乎種族共融、經濟的問題。例如紐約Skoros v. City的教育部門曾實施政策,禁止學校在聖誕節公開設置具基督降生意義的裝飾,卻接受猶太教的燈台和伊斯蘭的星月標誌。相信連非信徒也會感到這十分荒謬,這些行動正在配合伊斯蘭的宣教觀——以不同手段「去基督化」,擴大伊斯蘭發展的空間。「聖誕快樂消失」對於當前差傳事工有何啟迪呢?
胡樂文牧師 總幹事 10月中旬,法國歷史教師薩繆爾‧帕蒂(Samuel Paty)希望與學生一同思考言論自由的 […]
取消(cancel),一個在新冠病毒出現後,至今仍常掛嘴邊的字眼。聚會取消、首映取消、音樂會取消、佈道會取消、周年慶典取消,甚至……都要取消!
但是「取消」卻漸被人騎劫,用以「對付」自己不喜歡的人。譬如某人發表一些非主流喜好的言論,他就會被人「取消」他本該有的資格。在美國,就有一些名人因說出跟主流觀點不同的言論:「黑人生命也重要」(“Black Lives Matter”),他們就被圍剿,取消相關演出或合約。今天社交網絡發展越趨成熟,同溫層效應更加強人對自己信念的肯定,對不同意見減少接納甚至排斥,最後「暴民正義」於廿一世紀的網上重現,「取消」行動變成另一種很危險的文化。
按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研究,到2050年,全球接近三分一人口會是穆斯林,而且穆斯林的生育率遠較其他宗教群體高,屆時全球年輕人口中,穆斯林比例可能高達40%,甚至50%。但按建道神學院2011-13年進行的「香港青年宣教狀況研究」,青年宣教士所服事的群體中,只有7.5%是穆斯林。結果令人扎心,青年宣教士服事穆斯林的比例,遠低於實際需要。
受疫情影響,全球行動模式徹底改變,這對宣教事工亦帶來深遠的影響。例如:述職宣教士因簽證問題可能要滯港一段時間;除了講道,教會邀約同工主領的宣教課程、文化之旅、專題分享全部延期或取消;差會的祈禱會被逼暫停;接觸本地穆民的活動取消;疫情對經濟造成的打擊可能影響往後一段時間的宣教奉獻……
疫情只在發達國家爆發?
執筆之時,全球新冠肺炎(COVID-19)累計確診人數已超過130萬,但數字主要來自歐美和中國。同時,有消息指一些第三世界國家已開始有爆發跡象,例如於三月底至四月初,非洲兩週內確診數字增加了五倍至約萬宗,印度十天內確診數字增加十倍至約三千宗。
去年年初,筆者曾在本會之月訊撰文,提及莊子「九徵」中的一徵:「告之以危而觀其節」。即是將被考察者(對象)置於某一種危難處境中,觀察對象如何處理突發事件、應對危機,也評估對象是否能夠臨危不亂、處變不驚、持守節操。因為在當代的社會,要求為官者具備一種整合能力,包括經驗、學識、判斷力、執行能力等,當然也包括對節操的要求。面臨危機,對象究竟會臨陣逃脫,還是衝鋒陷陣?立見其德行之高。
主內親愛的肢體平安!近來生活如何?最近疫情肆虐,心情又怎樣? 我們在這個時期有甚麼當扮演的角色?可以如何成為那 […]
-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