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專題文章及影片

三個堅持,為神打拼 — 疫情中的本地南亞事工

本地南亞事工一向不容易見到果效,除了語言不通外,同工得花上很多時間與心力,才能與南亞人士建立友誼和信任,若要領他們認識主耶穌並相信祂,更是毫不容易。儘管如此,本刊今期訪問的三位同工,都憑著神給他們的異象與引領,繼續堅持在這條路上走下去,為要擴張神國度的境界!

頭巾、罩袍──印尼姐姐的信仰代表?

「人靠衣裝」,衣著往往決定一個人的觀感,不消幾秒,首次見面的第一印象已形成。香港人對印尼姐姐的印象,大概是衣著保守的包頭婦女,估計她們是不吃豬肉的穆斯林。印尼姐姐的服飾多樣化,有些衣著鮮艷,猶如參加節慶;有些穿得樸素、外表嚴肅、不苟言笑;有些「fusion式」配搭,上身披著頭巾、下身穿牛仔褲。大多數人會判斷,身穿傳統服飾的姐姐對信仰比較嚴謹;反之穿著時尚的,對信仰會比較寬鬆。頭巾、罩袍,究竟是否代表印尼姐姐的信仰態度?

疫情下推不動?印傭事工需要油

星期日維多利亞公園的草坪,嘰哩咕嚕的聊天聲四處響起。這兒是著名的東南亞外傭小天地、鬧市中的歡樂綠洲、開齋節的萬人聚腳點。自去年初疫情開始爆發以來,防疫措施一度收緊,公園多次關閉合共數月,為熱鬧場面畫上了休止符。這段期間,公眾活動固然減少,本地教會須不斷轉變安排,而印傭事工也同受影響。

「聖誕快樂」消失、「聖誕短宣」取消——堂會差傳怎麼辦

近年香港一些聖誕標語以「Happy Holidays」取代了「Merry Christmas」,事實上,歐美世界於多年前已開始這個情況,一般解釋是不斷有新移民落地生根,所以作為多元化的社會,要「避免非信徒感到被人歧視」。反觀香港早已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基督教也從不是主流,聖誕節的商業意味遠大於宗教意義。現在跟隨歐美潮流去取締「Merry Christmas」,多少反映人口結構正在蛻變,已有更多不同族裔的朋友成為我們在港的鄰舍。

但事實上,這不單關乎種族共融、經濟的問題。例如紐約Skoros v. City的教育部門曾實施政策,禁止學校在聖誕節公開設置具基督降生意義的裝飾,卻接受猶太教的燈台和伊斯蘭的星月標誌。相信連非信徒也會感到這十分荒謬,這些行動正在配合伊斯蘭的宣教觀——以不同手段「去基督化」,擴大伊斯蘭發展的空間。「聖誕快樂消失」對於當前差傳事工有何啟迪呢?

宰牲節介紹動畫

願穆斯林在宰牲節期間與主相遇 古爾邦節(意譯為「宰牲節」)是伊斯蘭的一個重要節日,日期為每年麥加朝覲之後,於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