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靠衣裝」,衣著往往決定一個人的觀感,不消幾秒,首次見面的第一印象已形成。香港人對印尼姐姐的印象,大概是衣著保守的包頭婦女,估計她們是不吃豬肉的穆斯林。印尼姐姐的服飾多樣化,有些衣著鮮艷,猶如參加節慶;有些穿得樸素、外表嚴肅、不苟言笑;有些「fusion式」配搭,上身披著頭巾、下身穿牛仔褲。大多數人會判斷,身穿傳統服飾的姐姐對信仰比較嚴謹;反之穿著時尚的,對信仰會比較寬鬆。頭巾、罩袍,究竟是否代表印尼姐姐的信仰態度?
Category Archives: 專題文章及影片
胡鄭愛聆師母 副總幹事 2019冠狀病毒散播全球,各地紛紛封關,甚至封國。在工場的宣教士不能返港,而那些想出去 […]
星期日維多利亞公園的草坪,嘰哩咕嚕的聊天聲四處響起。這兒是著名的東南亞外傭小天地、鬧市中的歡樂綠洲、開齋節的萬人聚腳點。自去年初疫情開始爆發以來,防疫措施一度收緊,公園多次關閉合共數月,為熱鬧場面畫上了休止符。這段期間,公眾活動固然減少,本地教會須不斷轉變安排,而印傭事工也同受影響。
近年香港一些聖誕標語以「Happy Holidays」取代了「Merry Christmas」,事實上,歐美世界於多年前已開始這個情況,一般解釋是不斷有新移民落地生根,所以作為多元化的社會,要「避免非信徒感到被人歧視」。反觀香港早已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基督教也從不是主流,聖誕節的商業意味遠大於宗教意義。現在跟隨歐美潮流去取締「Merry Christmas」,多少反映人口結構正在蛻變,已有更多不同族裔的朋友成為我們在港的鄰舍。
但事實上,這不單關乎種族共融、經濟的問題。例如紐約Skoros v. City的教育部門曾實施政策,禁止學校在聖誕節公開設置具基督降生意義的裝飾,卻接受猶太教的燈台和伊斯蘭的星月標誌。相信連非信徒也會感到這十分荒謬,這些行動正在配合伊斯蘭的宣教觀——以不同手段「去基督化」,擴大伊斯蘭發展的空間。「聖誕快樂消失」對於當前差傳事工有何啟迪呢?
黃昊哲牧師 副總幹事 進入一九七零年代,漸趨成熟的第三世界教會開始差派本土宣教士到海外宣教。公元二千年,神感動 […]
胡樂文牧師 總幹事 10月中旬,法國歷史教師薩繆爾‧帕蒂(Samuel Paty)希望與學生一同思考言論自由的 […]
余峻民 副總幹事 求告祢的,必不至失望? 二十多年前,因工作緣故要常常看非洲的資訊。那時我問上帝,為何有一批人 […]
取消(cancel),一個在新冠病毒出現後,至今仍常掛嘴邊的字眼。聚會取消、首映取消、音樂會取消、佈道會取消、周年慶典取消,甚至……都要取消!
但是「取消」卻漸被人騎劫,用以「對付」自己不喜歡的人。譬如某人發表一些非主流喜好的言論,他就會被人「取消」他本該有的資格。在美國,就有一些名人因說出跟主流觀點不同的言論:「黑人生命也重要」(“Black Lives Matter”),他們就被圍剿,取消相關演出或合約。今天社交網絡發展越趨成熟,同溫層效應更加強人對自己信念的肯定,對不同意見減少接納甚至排斥,最後「暴民正義」於廿一世紀的網上重現,「取消」行動變成另一種很危險的文化。
婦人焉能忘記她吃奶的嬰孩,不憐憫她所生的兒子?
即或有忘記的,我卻不忘記你。(賽四十九15)
蘇拉威西島位於印尼東部,人口達1,900多萬,是世界第十一大島嶼。80%的島民是遜尼派穆斯林,但大多仍夾雜着原始信仰。島上不單有許多福音未得族群(UPGs),許多更是福音未及穆斯林族群(MUUPGs,不單鮮有族人歸主,更未有穩定宣教團隊在當中服事),若干族群甚至完全未開始相關語言的聖經翻譯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