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青人,願你展翅,在神的國度裡翱翔!

胡樂文牧師
總幹事

在世界局勢不穩定、社會經濟下行、教會不少領袖移民他去、前景不明朗甚或看似暗淡的情況下,再加上本港宣教士平均年齡日趨老化(已達53.3歲)[1] ,大家不禁會問,香港的青年宣教──特別是穆宣,還有發展的機會嗎?

說到青年宣教,或許先看看青年宣教(簡稱「青宣」)面對的攔阻。

青年宣教的攔阻

關於青宣的攔阻因素,其實和早年(指二百多年前)青宣要面對的情況差不多,只是程度及環境氛圍的大小有別而已。
昔日首位新教宣教士馬禮遜要來華宣教,反對他最積極而他又不得不認真考慮的,就是他那位同樣是信主的母親。因為宣教是人人的子弟都可以做的事,只是我家「愛兒/愛女」是例外!為甚麼?因為昔日來華宣教,大病/死去或是家人傷亡幾乎是必然之事;也幾乎每位宣教士若不是自己死於工場,就是他/她的家人(配偶或兒女)。而且當日滿清朝廷及華人對「老外」仇視,來華宣教就是每日都有被人傷害的可能。所以,難怪當家人知道家中有年輕人要這樣出去「送死」宣教,自然會「本能地」反對,除非有著非凡的信心才行。這和今日不少有為青年要出外宣教所面對的家人攔阻差不多:「你留在本鄉大好前程,為何要出外宣教,『浪費』人才?」這是今日教會內外頗為普遍的思維。

時至今日,縱然出外跨文化宣教已沒有昔日像來華宣教般凶險,但畢竟離鄉別井,在人生路不熟的他國生活總不容易。特別在一些對福音敵視的伊斯蘭國家,在他們當中宣教被視為是幫穆民「改教」的行為,是要接受死刑處分的!那就可與昔日來華宣教的艱辛比擬了。

除了以上有關「安全/冒險」因素外,相信另一主要的攔阻是現今基督教普遍的世俗化及後現代思想氾濫。不是說昔日的社會沒有這些反對,只是相對於今日,差別可是很大!昔日在已聞福音的西方社會信主少有人取笑,對海外宣教則視為不必;但到了今日,信主已被人質疑和取笑,更遑論海外宣教!這風氣現已漸漸滲入我們華人的圈子,投身海外宣教(不用講穆宣)的青年真的比昔日減少了不少。

簡單來說,在屬靈氛圍薄弱的環境中談宣教,猶如隔靴搔癢,難以入「心」,更難於行動。

青年宣教:從回到基礎步開始

過去十多年,本會每年都舉辦青宣活動,以下是我們一些經驗和大家分享。

1. 操練祈禱、每日靈修

每年的青宣過後,我們都聽取參加者分享他們的領受心得。我們發現那些在青宣中有很大得著的,都是在出發前已開始操練祈禱,每天特別用心為青宣的參與祈禱,並積極建立每日的靈修生活。以下是當中的一位分享:
「出發前,我不住禱告神,希望在這次宣教體驗裡,更親近和經歷神。神真是信實的,祂願意讓叩門的得到應門。在短宣期間,神幫助我每天靈修時能開放心靈,讓聖靈說話,以致明白上帝的心意、教導和安慰。
現在,我心裡常有一種向人傳福音的動力,推動我參與服事香港的穆斯林小孩。我決心尋找上帝在我生命中的旨意,離開我的安舒區,去找尋生命的意義。我更想幫助有需要的人,又渴望經歷上帝奇妙的帶領和作為。但願我日後的生命充滿神的恩典和帶領,跟身邊的人分享我生命的改變和喜悅。」

2. 建立健康的習慣 – Power of Habit

我們要求整個青宣團隊每早一起靈修,並彼此禱告,常以WWJD(What will Jesus Do)作為每日行事的首要主導思想,也務求使之成為各人的習慣。盼望這漸漸成為他們的生活方式。以下是其中一位成員的分享:
「短宣時,我看到宣教士費盡心神,既要學習當地語言,又要適應截然不同的生活文化,更要在工場找得工作平台,才可在當地逗留,開展宣教之旅。這令我不禁想起:在香港,每個人有自己的工作崗位,許多時候總是投訴工作多、加班多、升職機會少,但若能調節心態,以見證基督福音為首,賺取生活為副,每個人便可不費吹灰之力成為宣教士,為神工作。這提醒我當埋怨工作壓力時,常常銘記誰才是人生的老闆。盼這次短宣之旅,能成為我走人生路途的得力泉源,多思想可以做甚麼,少一點埋怨現況。」

操練宣教就是生活

不少人常常把宣教看成是一種「特別」的行動,唯有那些有「特別」召命的「專人」才可承擔;既然我尚未有這些獨特的呼召,也就不用花力氣去回應!然而不少經過我們差會青宣訓練的成員,他們都逐漸學到一個功課,就是原來真正的宣教是發生在我們每日的生活中。

他們看見當地宣教士是如何每日細水長流地和穆民生活互動的時候,也同時讓他們看見真正信耶穌是如何(又或是,讓他們看見耶穌),他們就開始明白,原來真正的宣教不是靠甚麼高言大智,又或如何辯論駁贏穆民,而是透過幫助對象去認識和經歷耶穌,才能叫他們紮實地信主,作祂的門徒。以下是其中一位成員的分享:
「我與蘇丹難民同住一星期,每天起居都在狹小的房子,許多時候沒有事做,只是與他們相對而坐。由於語言不通,他們都不太願意分享,後來稍為熟絡才多說一點。我在教會事奉的對象多是中小學生,陪伴他們成長的路很漫長,不是一時半刻便能看到成果。在這次短宣,神讓我看到祂給我的召命:在中小學生中的事奉。與他們相處的日子,就好像在工場的日子一樣,縱然每星期都像賦閒、閒聊和high tea等,但相處越久,越能將心拉近,以生命影響生命。跟他們的相處過程中,更能體驗『同坐的藝術』。雖然這次宣教體驗已經結束,但如今在事奉當中,我漸漸經歷神的帶領,在生命中繼續為主而『同坐』。」

學習走出安舒區

海外宣教第一個學習就是離開自己的安舒區(comfort zone),打開生命來觀看和經歷神的心意及作為。青宣的活動內容也刻意加入一些元素,讓參加者好好預備自己,能在這方面有所學習。只要有適當的心理準備及輔導,就是甚麼「香港公主、香港王子」,也可以有所突破。以下是其中一位參加者的心聲:
「神在行程中開了我的眼界,看到穆斯林的需要,看到難民的需要,看到貧乏人的需要,更看到被欺壓的需要,然而自己卻仍維持一貫的生活態度。究竟我缺少了甚麼?原來是『信心』!要踏出自己的安舒區,才會經歷意想不到的事情。我發現過往自己所謂的『信心』,其實都很兒戲,根本是一些我駕輕就熟的服事崗位,或者是我看見有很清晰的計劃或前景,又或是看上去不會『蝕底』,我才願意去做,然而這根本不是『信心』。神要的信心,是願意為神『蝕底』。惟有勇敢踏出第一步,回應神安放在我心內的感動,經歷信心之旅,才能打從心底讚美神所做的一切。主啊!求你使我的生命常走在信心之旅當中。」

生命被陶造和更新

宣教常看似是我們為神做事,但更實在的是神在我們生命工作,叫我們更體會祂的真實與大能;透過宣教服事,我們的生命在磨練中也被陶造和更新。祂實在看重每一個年輕人,因祂親自按著每個人的特點和性格,來塑造他們,叫他們的生命更加紮實、豐盛和精彩。以下是一位參加者的心聲:
「『上帝要用一個人的時候,就會親自改變他!』這是去年聽到且難忘的一句話。那時我雖然相信這句話,但現在更是真實體會到上帝的大能。我曾經很怕長時間不在家、怕進入新群體、怕爭執,個性是典型的內向,甚至在出發前看完一本有關穆斯林的書後,更害怕要踏進這個工場。但上帝的手就是這樣奇妙,祂帶我走過了這些懼怕和軟弱,這個月來,無論是走在街上、與團隊一同服事、在穆民家中住宿,我心裡都有平安,更多看見的是團隊的磨合、當地人的好客款待,以及心靈上的傷痕和需要。此外,透過上帝在工人身上的工作、歸主者的見證,我都看到上帝真的很棒,把一切人以為不可能的都轉為可能。那份讚美不再單是從口發出,而是由心發出:我的神啊,你真的很棒啊!更重要的是我不能不與別人分享。」

總結

過去不少參加者在青宣活動歸來後,他們在宣教的參與上都有著翻天覆地的變化。有些已是在工場的宣教士,有些則已成為教會的差傳部員或部長,有些則在教會發動宣教祈禱小組為宣教守望,也有些要面對生活上大大小小的挑戰,但在忙碌壓力下卻因著神的同在而不灰心。青宣的深刻經歷叫他們充實體驗神是如何幫助他們,鍛鍊他們的信心,使他們能以信心、愛心和忍耐繼續「道成肉身」地在職場服事。

本文並沒有提供甚麼能起動青宣的秘訣或方案,只是把有關經驗和大家分享;我深信若要真能幫助青年起來宣教,是需要大家:由年青人身旁的教會導師和長輩到差會仝人,一起努力配合,以達致相輔相成的工作(joint effort)。差會願意在上述各方面,給青年提供訓練和機會,但仍需要教會在背後成為他們的推動力、鼓動者和同行者。

年青人,不要再等,願你能起來為神的國度展翅翱翔!

歡迎讀者就本文給予寶貴意見,讓我們在推動青年宣教更能進步!


[1] 香港差傳事工聯會,2022年宣教士調查報告,https://hkacm.net/2022-missionary-stat/


編按:

感謝神的帶領,本會有一對年輕宣教士「高低音夫婦」[2]在今年夏天往東南亞工場事奉。配合今期的主題,我們特意與他們傾談,以個案形式探討青年宣教的助力與阻力。此外,我們訪問了同工拿拿姊妹,分享牧養年輕信徒的宣教心得。

還有延遲的藉口?

本:本刊同工 / 高:高音先生 / 低:低音太太

本:據我了解,你們雙方的家人都鼓勵你們宣教,是不是?
低:這不可說是鼓勵,只是家人知道宣教是神的工作,明白甚麼是宣教,所以他們並不阻止,也不反對我們前去。
高:是的,他們願意擺上,只是對我們有些不捨和不放心。他們不放心有兩個原因。第一,在他們印象中,伊斯蘭教徒都是很激進的;第二,服事地區較為落後,怕很難與我們聯繫。我們只好將有關工場的情況告之,他們了解過後,現在放心多了。

本:教會牧者和長執對你們宣教有甚麼回應?
低:當神呼召我去宣教,我便跟牧者分享,而牧者請我先禱告,找一份工作,讀神學,作好裝備,累積社會經驗和學習與人相處。在兼讀神學課程時,我更深理解自己的心志,之後轉為全日制神學生。教會上上下下都為著我宣教而興奮,因為四十多年來,教會支持不少宣教士和差傳機構,但自己差派的宣教士卻很少。
高:我年少時參與教會到內地服事,孕育了宣教心志。在我領受呼召的初期,牧者請我先多禱告。之後我帶着宣教使命進入神學院,在回母會服事時已與牧者溝通,只會在堂會服事五年,之後會繼續尋找宣教路向。母會是一間獨立的教會,以往雖曾差派宣教士,但未曾與差會合作,牧者、長執對差傳沒有很多認識,期盼藉著我們能幫助教會更多認識宣教。
話說回頭,其實新冠疫情差點令我忘卻五年之約,我們2019年結婚,各自在自己的母會事奉。2022年1月,我還在教會做錄像剪接時,神突然向我說:「你為何浪費時間?以為疫病就會使宣教工作停下來嗎?」一言驚醒,我於是馬上在網上搜尋,因而接觸了前線差會。直到去年,成為準宣教士。

本:你們的孩子還未滿1歲,為何不待孩子大些才出工場?
低:其實有了小孩後,也想過會否遲些才出發,因為那地區相對落後。雖然隊長兩個兒女都在那裡出生、打針和成長,理性上是安心的,但總是放不下香港家長對小朋友在港出世、成長的觀念,但高音總是說這個小孩是我們祈求的印證,是從上帝而來的,上帝會看顧,這對我是一個很大的提醒。我們憑甚麼還有延遲的藉口呢?若不斷拖延,難道是1歲嗎?3歲嗎?小學畢業後才去嗎?在他18歲成年後嗎?沒有一個「最合適」的時間,所以現在就要行動。

就這樣,他倆離開了母會的傳道工作,而高音剛好在母會事奉了五年,現在等候一個語言學習計劃的開始,預計今年內出發。願主賜福給他們宣教的旅程,使福氣不但臨到當地穆民,更臨到他倆的教會,激勵更多年青人回應主的呼召。


[2]「高低音」是他們的別號,源於他倆都喜歡音樂,也有音樂的恩賜。高音是丈夫,低音是妻子,他倆不到1歲的兒子叫「Do」仔,do re mi的「Do」。

不會勉強,待他們自願

本:本刊同工 / 拿:拿拿姊妹

本:你如何培育年青人的宣教心?
拿:我以前在教會服事年青人,也曾在中學擔任校牧,察覺年青人基本上不認識宣教。在第一間教會事奉時,我首要是培育他們的宣教心,進行差傳教育,例如:說宣教士故事、分享自己的宣教經歷和體驗,在團契分享差傳異象和信息,讓他們先對宣教有基本的概念。此外,成立門訓小組作重點栽培,訓練他們接觸不同族裔的人士,還帶領他們參與短宣。

本:年輕人參與短宣後,反應怎樣?
拿:因著自己對穆民福音需要的負擔,除了首個階段是近文化的台灣外,所安排的短宣都是在穆民地區(東南亞及中東),讓他們有跨文化的宣教體驗。參加者都是中學生和大學生,較為年輕,沒有甚麼枷鎖和包袱,他們當中有些人蒙神呼召,會常常想怎樣裝備自己,想再多出去體驗宣教,並掛念工場的需要。另有些參加了短宣後,發覺自己不適應跨文化的生活或穆民地區,須要沉澱和整理所見所聞,探討其他路向而不再提及宣教,我不會勉強他們,說不定將來他們會回應宣教呢!

本:你怎樣跟年青人相處,與他們同行?
拿:現今的年青人是「唔逼得的」,如果對他們囉囉唆唆,他們便會覺得你煩。所以我通常待他們自願去尋索,並心裡記念。當看見他們甘心樂意地回應神,我就很感恩。雖然我現時在差會服事,接觸和關心本地穆民,但仍會抽空主動聯絡以前牧養過的年青人,關心他們,了解他們的狀況。
我覺得與年青人相處著重彼此間的關係和互動,即使有導師或牧者時常陪伴他們,也要他們願意分享對宣教的想法,這樣才能像結伴同行,也像牧羊人帶領羊群,須要繼續維繫關係,建立彼此之間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