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牲節──誰願去讓穆民「看見」代贖羔羊的真理

余峻民
本會事工總監

「……耶和華以勒(就是耶和華必預先看見 〔和合本譯作「預備」〕……」(創廿二14)

萬人禮拜、同宰牲口
古爾邦節(意譯為「宰牲節」)是伊斯蘭的重要節日,差不多等如中國人的農曆新年一般,是穆斯林最重視的節期之一。

它於伊斯蘭曆的12 月10 日舉行,由於伊斯蘭曆與陽曆的計算方法不同,因此每年宰牲節的西曆日期也不同,例如2014 年是10 月5 日,今年卻約是9 月23 日。

每年古爾邦節,在各地清真寺或伊斯蘭聚會點也會舉行隆重的會禮禮拜,人數多的地方,更有數十萬人聚集,一些政府更會協助封路,讓大批穆斯林在清真寺外面的馬路禮拜。

在這一天,穆斯林要沐浴淨身、穿得體合禮法的新衣,會禮後每家每戶屠宰牲口,請教長祝福,一份自用,一份送給親友,一份濟貧施捨。

獻上以實瑪利?
其實這節期源自亞伯拉罕獻以撒的典故,「宰牲」就是指那代以撒被獻上、被宰的公羊。按古37 章記載,易卡拉欣(「亞伯拉罕」的阿拉伯文譯音) 向真主求子並獲得回應,其後他在夢中得到啟示,要宰了這兒子。徵得兒子的同意後,他便預備下手,要把兒子獻上。就在那一刻,真主停止他,讚賞他,並承諾會賞賜他。按伊斯蘭教導,古爾邦節的哲理包括:討主喜悅、求主回賜、復興聖行、仿效易卜拉欣順從敬畏的精神、學習易司馬儀(「以實瑪利」的阿拉伯文譯音)、順從安拉、孝順父親的美德、歡度節日、品美食、感主恩等。

值得留意的,是《古蘭經》從未提及這位被獻上的兒子是以實瑪利,但穆斯林傳統一直堅信不疑,亦令阿拉伯人自豪地認定以實瑪利後裔的身份是多麼崇高尊貴。(筆者按:其實阿拉伯人是否以實瑪利後裔,亦有許多有待商確的地方。)

耶和華以勒—我們相信神看見與預備嗎?
身為信徒,我們當然明白這段古蘭經經文源自創世記獻以撒的事蹟:「你帶著你的兒子……往摩利亞(看見)地去……亞伯拉罕舉目遠遠的看見那地方……亞伯拉罕說:我兒,神必自己預備(看見)作燔祭的羊羔。於是二人同行。……看哪!有公羊在後面(有一隻公羊)……代替他的兒子。……亞伯拉罕給那地方起名叫『耶和華以勒』〔就是耶和華必預備(看見)的意思〕……。」(創廿二2-14)有括號在後的詞彙的原文字根的其中一個共同解釋,就是「看見」。這段經文其實有個重要主題──縱然人「看不見」,但神早已預備和「看見」!十多億穆斯林在這節期一同參與假神敬拜,他們看不見獨生子被獻上、羔羊代贖的真正屬靈意義,卻活在蒙蔽之中;普遍人認為穆宣工作十分困難,成效不高,卻看不見神的大能與預備。我們是否願意以神的眼光去看穆宣,以行動與穆斯林分享福音的真諦,讓他們看見神的兒子像羔羊一般為他們獻上自己的真實意義嗎?

圖:中國西北地區古爾邦節,超過十萬人一起禮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