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知識:贖罪日的巧合——以巴戰爭的出路

霍靜雯
本會事工主任(教育與動員)

2023年10月7日是猶太教「贖罪日」,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馬斯(Hamas)向以色列發動突襲。1973年10月6日,剛巧在50年前的同一節日,阿拉伯世界向以色列發動戰爭,又稱第四次中東戰爭、以阿戰爭或齋月戰爭。在這最重要的節期,猶太人實行禁食,許多士兵放假回鄉,同時會避免使用武器、電子設備和通訊設施, 這似乎為軍事突襲創造了有利條件。贖罪日的巧合,與伊斯蘭世界有何歷史淵源?能為以巴戰爭提供和平的出路嗎?

贖罪日與伊斯蘭齋戒

贖罪日(Yom Kippur)是猶太人最神聖的節日,也是猶太新年期間的高峰。從猶太曆七月初一的吹角節開始,猶太人進入為期十天的「可畏之日」(Days of Awe),這段自省的悔罪期為期十天,一直到七月初十的贖罪日。贖罪這詞的希伯來原文是「遮蓋」的意思,舊約時代,大祭司每年一次在贖罪日進入至聖所為會眾贖罪,宰殺牲畜,以祭物的血遮蓋自己和百姓的罪(出三十10)。贖罪日又稱為「安息日中的安息日」,以色列人會守聖會,透過認罪、撒灰、禱告和禁食來悔過和自我反省,並嚴守安息(利十六29-34、二十三26-32)。

根據伊斯蘭傳統,當穆罕默德於公元622年在麥地那建立伊斯蘭教時,他注意到猶太人在贖罪日進行禁食和悔罪等宗教儀式,因此決定遵從他們的傳統,於伊斯蘭曆每年1月10日設立阿舒拉節(Ashura)(「阿舒拉」的阿拉伯語意為「第十」),並命令穆斯林在這天禁食和拜禱。後來,傳說安拉揭示了伊斯蘭曆的第九個月(拉馬丹月)作為齋戒月,因此阿舒拉節的禁食演變為自願性的。

贖罪日戰爭之恩仇

贖罪日與伊斯蘭的禁戒傳統有不少淵源,這天也記錄了以色列與阿拉伯世界恩怨情仇的歷史。1973年,埃及總統沙達特(Sadat)和敘利亞總統阿塞德(Hafez al Assad)刻意在贖罪日策劃了一場戰爭,分別從以色列的南方和北方發動突襲。這天原是個「軍事真空」,傳統上,猶太人從贖罪日前一天下午開始,各行各業提早關門,準備迎接一年中最嚴肅的日子。在這天,以色列國境完全封閉,國內交通暫停,銀行和商店停止營業,廣播電台停播節目。以色列遭受突襲後,耶路撒冷的哭牆前聚集了許多猶太民眾,他們高聲誦讀贖罪日的經文,呼求上帝的幫助。同時,由於許多軍人待在猶太教堂或在家中過節,他們能夠迅速回應緊急號召。戰爭第十多天後,戰局發生逆轉,最後雙方停火,以色列在美國和蘇聯的調停下撤出佔領區。因此,這次戰役被稱為「贖罪日戰爭」(The Yom Kippur War)。

贖罪日與和平進路

哈瑪斯與以色列似乎有共同但不能妥協的目標──將對方完全毀滅。雙方彼此對抗,觸發了全球性仇恨的漩渦;唯有贖罪日的真義,才能為這個無休止的困境提供和平的出路。

贖罪日的儀式在舊約中是一種暫時的象徵性方案,以兩隻公山羊作為代表,第一隻歸與耶和華的公山羊獻作贖罪祭,第二隻歸與阿撒瀉勒的公山羊送到曠野,代表神赦免以色列人的過犯,把罪遠遠地送走(參詩一○三12)。耶穌基督的一次犧牲,永久地取代了贖罪儀式,也徹底解決人類的罪這個問題。耶穌基督被釘在十字架上,他的寶血代替了動物的血,成為完美無瑕疵的犧牲祭物。

誰能替代種族之間的恩仇?如同以色列人的罪被轉嫁到代罪羔羊,耶穌在木頭上親身擔當了我們的罪,使我們既然在罪上死,就得以在義上活(彼前二24)。誰能償還眾多無辜者的血?如同祭牲的血被灑在聖所和約櫃上,神兒子耶穌的血洗淨我們的罪,使過犯得以赦免(約壹一7;弗一7)。誰能使雙方和解,終止循環報復?唯有耶穌能在十字架上滅了冤仇,為雙方成就和睦(弗二14)。

願我們回應和平之子的託付,以禱告和行動記念以巴戰爭和中東局勢,並著意將神在基督裡使世人與自己和好的信息傳遞出去(林後五18-19)。贖罪日所預表的不單是巧合,更是人類救贖的終極出路。


[1] 贖罪日是以反思、悔過和安息為主題的節日,對猶太人來說是一年內最神聖和聖潔的日子。許多猶太人在這天避免使用任何被視為違反節日精神的設備,包括發送手機短信、駕駛車輛等,以示尊重。

 

歡迎讀者與我們聯絡交流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