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察夫婦
有一次,我們安排一隊香港教牧同工來工場培訓當地教會牧者和信徒領袖。到培訓班的最後一天,當地牧者安排我們到一個郊外農莊分享異像。首先大家一齊飽餐美食,席間談笑風生,無所不談,餐後再來一場友誼足球賽,弟兄們一擁而上,姊妹打氣吶喊,大家都興致勃勃。踢完足球後,已是筋疲力盡,大家都坐在樹下草坪乘涼。這時候,當地的主任牧師突然宣佈說:「現在讓我們談談教會未來植堂發展的異象吧。」香港的教牧們才彷然大悟,當地的文化就是「先關係、後事工」,大家坐下吃喝,起來玩樂,目的是培養和諧的感情氣氛,讓大家自然地投入暢談事工,效果相當不錯,比較花60-90分鐘坐在會議室內的事工會議更為奏效。
雖說是培訓工場的牧者,但他們也給香港的教牧同工上了重要的一課!
民宿體驗 ─ 生存能耐的底線
有一短宣隊來吉國體驗跨文化生活,我們把隊員帶到一個山區的穆民村落,每一位隊員被分配到不同的民宿家庭寄宿三天,實際體驗在其中生活的滋味。有一位姊妹被安排到較為貧窮的家庭居住,那房子比較簡陋,連桌子也沒有。在每頓飯前,女主人都打開一張散發出多種味道的花布鋪在地上,上面還留著上一頓飯剩下的饢餅碎。新一頓飯不過是較為「新鮮」的食物,大概是胡蘿蔔和青瓜的混合「沙拉」、饢餅和甜茶,偶爾會有點煮爛的馬鈴薯加鹽供應。飯後女主人就把花布摺起來,留待下頓飯再用,也沒有看見過她拿花布去清潔或更換。
這位姊妹熬了一天之後就拉肚子,結果要從房子到屋外的廁所來回走了好幾次,十分狼狽。幸好鋪在地上的墊毯(Toshok)還可以睡覺,但是洗澡的設備就欠奉了。好不容易支撐到三天期滿,重出生天。那位姊妹總結說:「這次體驗是我生存能耐的底線了!」
然而,她感恩這次短宣的生活體驗,令她更明白跨文化宣教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