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與伊斯蘭世界——砸了飯碗,開啟人心

亞苗
本會中亞區宣教士

霍靜雯
本會事工主任

俄烏戰爭衝擊多國飯碗!一場自2022年2月24日爆發的戰爭,持續超過大半年仍遲遲未了。這場戰爭舉世矚目,不單使烏克蘭境內生靈塗炭,全球經濟亦付出高昂代價,包括伊斯蘭世界等國家遭受前所未有的壓力。不少阿拉伯國家高度依賴烏克蘭及俄羅斯的糧食供應:多個中東國家依賴兩國的進口穀物超逾五成;有北非國家依靠烏克蘭穀物製成的補貼麵包生存。聯合國糧食計劃署執行幹事比斯利(David Beasley)5月底在世界經濟論壇(WEF)上發出警告,眼下全球糧食安全狀況比十年前所觀察到的情況「更糟」。

他說:「就在你以為一年多之前的世界糧食危機不會變得更糟時,出現了埃塞俄比亞(內戰)和阿富汗(變天),然後就輪到世界糧倉(烏克蘭)……所以現在由於這場危機,我們正在從飢餓的人手裡拿走食物再給其他挨餓的人。」¹

俄烏衝突帶來的連鎖反應深遠,諸多產業供應鏈遭到嚴重破壞,從農業、金屬到能源,原材料價格暴漲。對於在前線服事穆斯林群體的宣教士,他們親身感受到戰爭的影響有多大?面對處境是危是機?本文針對本會兩個服事的地區—─中亞及北非工場,從宣教士的口中,親述自戰爭以來的工場實況。

中亞工場

漸見曙光,保住飯碗
中亞團隊以醫療及農產品貿易平台服事D族人,以教育平台服事K族人²。
中亞洲國家鄰近俄羅斯和烏克蘭,關係也密切。中亞五國在1991年獨立前,自1918年開始被蘇聯統治長達73年。獨立逾30年後的今天,中亞仍為俄羅斯的戰略夥伴國家,在經濟及安全問題上關係密切。戰爭爆發,俄羅斯的貨幣(盧布)大幅貶值,中亞國家的貨幣由於與盧布掛鈎,因此也隨即貶值,幸好情況維持不久,現在兌換率已回復戰前水平了。

有很多中亞人民在俄羅斯工作,中亞國家有10-30%的GDP(國內生產總值)是來自該國的外匯收入。戰爭初期,俄羅斯限制外國人入境,也限制中亞人民在當地謀生,導致中亞五國的失業率上升,直接影響國家的GDP。此外,由於俄國被制裁,商品貿易也出現了問題,使物價在中亞市場暴漲,因為中亞貨物經俄羅斯出口,而歐洲貨物運到中亞,也經該國入口,影響較嚴重的商品有小麥及藥物。國際關係方面,中亞各國體會到過度依賴俄羅斯所出現的問題,因此尋找和其他國家合作的機會,另外,其他國家也尋求機會,好取代俄羅斯在區內的影響力。看著種種改變,對區內的宣教士及他們的服事對象有何影響?物價上升會否造成社會動盪不安?政治取向的改變,會使宣教士更容易進入該地區,還是變得更難留在那裡服事?宣教士如何看待這些變化?

習慣不穩定的生活
我們訪問了兩個在中亞區服事的宣教士單位,他們表示戰爭初期,確實影響他們不少。除了物價暴漲,交通及匯款的限制也造成不便,例如俄羅斯限制中亞至俄國的航班,並且限制外國人入境。宣教士不能從外國匯款至工場,因匯款至中亞,須經過俄資金融公司,至於中亞人民在俄打工,也不能匯款回家鄉。如今這些限制已解除,他們可如常到俄國打工和匯款,宣教士也能由家鄉匯錢至工場。那麼,戰事為中亞帶來甚麼後遺症?即使貨幣兌換率回復正常,但物價並未回落,像歐洲一樣依賴外國進口,有中亞政府就提議來年將電費加倍。

另外一個較困擾的問題是貪污嚴重,宣教士覺得政府好像容許官員合法地或非法地向人民收取更多金錢,只能期望當局不要太過分,以致人民生活雪上加霜,造成社會動盪。對當地人來說,俄烏戰爭初期好像有較多人支持戰爭,特別是那些在俄軍裡工作過的人,但也有人反對。隨著戰事發展,烏方開始獲得較多的同情。戰事目前陷入膠著狀態,中亞人民看來善於在政治不穩的環境中生活。

禱告:
1. 記念當地教會及信徒能被分別為聖,即使環境可能越趨嚴峻,願教會把握機會向穆民分享救恩。不要忘記現實世界的屬靈爭戰(弗六12),求主開他們的眼,像以利沙一般(王下六16-17),他們發現自己能作的事。
2. 為君王和一切在位的禱告,願在位者有憐恤人民的心,在經濟動盪與壓迫下,勇敢地為人民承擔,訂立合宜的應對謀略,使人民能夠敬虔端正地過平穩寧靜的生活(參提前二2)。
3. 記念中亞人能保持往俄羅斯工作的機會,不致影響生計。

非洲工場

飯碗不保,彼此珍視
北非團隊於塵埃國以教育平台服事芝麻國難民³。
俄烏戰爭對非洲造成的影響非同小可。由於俄軍封鎖了被稱為「世界糧倉」的黑海地區,影響了關鍵的糧食出口,產業供應鏈遭到嚴重破壞。縱使俄羅斯、烏克蘭、聯合國和土耳其於7月簽署協議,在黑海開闢了一條「海上走廊」,同意在糧食運輸過程中停火,然而解封後一天,即發生導彈襲擊事件,不息的戰爭使不明朗因素持續。

北非塵埃國超過六成糧食倚靠進口,其中約八成進口糧食是來自俄羅斯及烏克蘭,而麵包是當地人的主食,由於小麥供應短缺,麵包的價格大漲兩成,其他貨品也趁機大幅加價。比如雞蛋原本賣大約港幣兩元一隻,高峰期加價一元,加幅接近五成。中產人士和貧窮人的生計首當其衝,他們的生活陷入困境。

齋戒月與爆竊案
「教學中心於4月遭受第二次爆竊,不到兩個月,賊人在半夜時分再來……」一位北非宣教士在家書發警報後報平安。在俄烏戰爭爆發約一個多月後,正值是伊斯蘭的齋戒月。齋戒月期間,穆斯林從日出到日落時都不能飲食,於是大部分穆斯林在日間會減少體力消耗,日出前吃過第一餐後,繼續睡得很晚,行人稀少卻成了賊人爆竊的良機。有一天,宣教士回到教學中心,發現廚房有被搜掠過的痕跡,雪櫃、洗衣機等貴重家電被移動過。她心情忐忑不安,正往雜物房拿用品時,驚訝地發現內裡幾台風扇被盜竊了,隨時在二手市場轉售。當天有學生來訪,她得知事件後,連忙說要報警處理,宣教士被她那份焦急和關心打動。事後,教學中心裝置了穩固的鐵門,防止賊人再來時,不能爆門而入,保住內裡的財物。

俄烏戰爭持續半年多,按形勢發展來看,未來經濟體系免不了沉重的壓力,社會治安日差,犯罪率急速上升。塵埃國貧富懸殊,以往已不時發生搶劫案,俄烏戰爭後,匪徒連弱勢社群也不放過。宣教士服事的芝麻人難民中,不少成為了受害者。有一個難民家庭在街上遭到搶劫,當時有幾個婦女與孩子同行,他們除了被搶去財物,失去價值整個月的租金,媽媽的頸部也被賊人打傷。另一案件是大廈的鄰居,屋主離家短短數天,回家後發現防盜眼被偷去。

患難見真情
縱然危機處處、人心惶惶,宣教士憶述一個窩心的片段。有一次房東知道她要外出到一個陌生地方辦理文件。房東思前想後,擔心姊妹用手機問路而遇劫,千叮萬囑請她不要在街上隨便拿出手機,並且一邊講,一邊比畫著,原來是請她一起做角色扮演,假設家人遇劫作為危機演練。房東太太曾經在巴士車廂裡遇上小偷,當時正值冬天,坐在她身旁的婦女悄悄地把披肩蓋過她的膝蓋,遮擋其他乘客的視線,然後在披肩下打開她的手袋,把錢包等財物通通拿走後逃去。房東對宣教士如此著緊,就像在危難時展現愛的曙光。

有住在「窮困區」的難民和學生,分享他們的「實戰經驗」。身為教學中心十多年的導師,宣教士笑說:「在這方面,學生仲叻過我!」學生在舊區居住,分享防盜的經驗,例如安裝十字鎖、鐵閘等技巧。這名學生天生樂觀,自言對於鄰近頻密的爆竊案「無驚過」。別輕看小人物的重要提示,宣教士與穆斯林難民學生可在窘迫中互為祝福。

失去經濟來源,經歷神的供應
因有共同經歷,宣教士與當地穆斯林的距離拉近了。百物騰貴、業主加租兩成、財物損失……宣教士同樣經歷當地人的艱難。外表看似是負面的處境,人的軟弱使人心開放,彼此多了共同話題。宣教士在探訪時,分享聖經提及末世有瘟疫、饑荒、災害,聖經同時應許有基督作為盼望,日用所需有天父供應。基於信任的關係,他們願意提及切身的困難和軟弱,平安的信息就從宣教士的生命中流露出來。

禱告:
1. 求主顧念北非團隊,當地通脹下,社會治安轉差,主啊,願祢派遣祢的使者,親自保護祢的僕人,在敬畏祢的人四圍安營,搭救他們。(詩三四7)
2. 社區爆竊個案攀升,但感恩宣教士與穆斯林鄰舍互相守望、扶助,求主堅固彼此的關係。願聖靈賜宣教士敏銳的心去分享見證,賜穆斯林柔軟的心去感受耶穌的愛。

俄烏戰爭使各地糧食短缺、民生受壓,窮途末路下不少人鋌而走險,宣教士面對經濟甚至人身安全的挑戰。願為各個受戰爭影響的工場禱告,我們相信耶和華是憐憫的、不離不棄的神,求主看顧基督信徒,賜下堅忍與力量,在黑暗中燃起盼望的亮光。

本文原載於《前線觸穆》99期,2022年10-12月。


¹ https://wallstreetcn.com/articles/3660149
² 為保護工場,差會以「D族人」和「K族人」來稱呼所接觸的穆斯林族群。
³ 為保護工場及宣教同工,差會以「塵埃國」和「芝麻人」來稱呼工場及穆斯林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