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聯合國難民署(UNHCR)的數字,難民數字自2014 年開始飊升後,至今仍是有增無減,敍利亞、阿富汗和索馬里等地也同樣沒有停止製造難民。雖然難民顛沛流離的生活令許多人心生惻隱之心,但當最近歐洲的難民潮波濤不斷擴大時,歐洲多國都響起警號,開始限制難民入境,國內亦有不少反對收容難民的聲音。
昔日以色列民在困苦時尚有愛他們的神聽他們的哀聲,但今天這些在不同國家之間流離的難民(大部分是穆民)卻活在絕望之中。當他們呼喊:「誰來愛我們?!」誰人可以回答?
今期通訊希望透過本會兩個宣教士單位服事難民的宣教歷程,提醒我們神從沒有放棄這些看似被遺棄的人,祂一步一步帶領宣教士進到他們當中,彰顯祂的愛。
服事非洲難民——靈謐
靈謐宣教士很清楚自己呼召是要服事貧窮人,如難民、孤兒等,她看到的不單是他們身體上的缺乏,更是心靈上的需要。當她看到差傳刊物上他們一張張無盼望的面容,心裡就有一份激動,很想去探望他們、接觸他們。她在1999 年初次踏足非洲一個穆斯林國家——芝麻國——作探索,見到的是:宣教士人數稀少、自己言語不通、身體對當地天氣的反應,無論是外在環境或是自己的能力,每一樣都令她卻步。要長期留在這地方,實在不容易呢!但內心對芝麻國穆民的負擔卻叫她繼續踏上宣教路。
關一扇門,開一扇窗
2004 年11 月,她終於踏足芝麻國,主要工作是探訪和在孤兒院服事。三年後,她有機會進入芝麻國內另一個地區,那裡長期受戰火洗禮,更需要愛。她在同工的安排下,成為一間工程公司的員工,準備以此作平台,接觸當地穆民,豈料到達該處不足一星期,整個團隊被逐離境,她被迫退到鄰國——塵埃國,雖然想再次返回芝麻國,可惜門已關上,靈謐卻掙扎,難道要回香港,放棄服事芝麻國民的呼召嗎?
在等候重回芝麻國這段時間,她有機會參與塵埃國一些志願機構的服事,接觸到很多難民,當中包括不少來自芝麻國的穆民,他們因逃避戰亂而走到塵埃國,因那裡沒有難民營,他們於是聚居起來,形成社群。靈謐深感神奇妙的作為,原來祂不是帶領她進入芝麻國,而是將該國的難民,那些身心靈都有極大需要的人,帶到她面前。既然神已開了一扇窗,她就安心留在塵埃國,開辦了一所難民教育中心,專心服事芝麻國難民。
開始難民的服事
透過教育中心,她接觸到越來越多芝麻國的難民,更體會他們生活的苦況:
- 所有專業資格都如廢紙。一對曾經是醫生和律師的夫婦,只能當抹車工人。
- 被剝削薪水,收入比一般工人的工資還要低。
- 因膚色黝黑而被戲稱為「朱古力」。
- 因工作不穩定,時刻要為生活而擔憂。
- 自尊心受傷,內心鬱結。
- ⋯⋯
究竟如何服事他們?在教育中心,因塵埃國的法例所限,傳福音是犯法的,她便走訪他們的家,聽他們的故事,與他們同笑同哭,若願意便為他們禱告。在他們有需要的時候,如生病、失業、被打劫,便給予一點經濟上的幫助,減輕他們的生活壓力,更重要是重建他們的自尊和自信,以愛真實地與他們同行。
漸見穆宣契機
難民都是被迫來到塵埃國的,經歷了許多不愉快的事,他們曾被自己的穆斯林兄弟傷害,加上常聽到伊斯蘭國(IS)的恐襲和暴行,他們驚訝這些殘忍的事竟是出自穆斯林,真正尋求真理的人,都反問為何伊斯蘭國會殺人。他們渴望愛與和平,因此有些離開伊斯蘭,有些甚至會不再說阿拉伯語,抗拒穆斯林的身份,慢慢尋求真神。這就是穆宣的契機。
2014 年,有一位難民學生在中心看過福音電影後,主動向靈謐表示要信耶穌,原來他來了塵埃國幾年,因著過去的經歷,他想尋求真理,還主動去教會,只是教會不敢接納他。他在中心聽到福音訊息後決心歸主,不久便接受洗禮,接受聖經的裝備。在一次同工的訓練裡,他聽到「本地人向本地人傳福音」的重要,明白到本地人比外來人更易被接納,於是毅然決定返回芝麻國,向本族人傳福音。他的屬靈生命雖然幼嫰,卻有堅定的信心,成為靈謐在難民服事上的激勵。
難民教育中心自2013 年成立到今天,雖然暫時只有幾位歸主者,但在過去半年,不少難民學生和他們的家人告訴中心同工在夢中見到耶穌,神實在不斷在他們中間工作。
你能做的最重要一件事——禱告:
1. 求天父幫助靈謐宣教士去安慰心靈受傷的難民,以主的愛與他們同行。
2. 許多服事對象因靈謐團隊的服侍已對基督信仰產生正面印象,其中多位更有看聖經,願他們盡快踏出突破性的一步,接受基督。
3. 教育中心地方已不敷應用,求天父預備更大的地方,讓中心可以服事更多穆民。
4. 求天父保護那位返國傳福音的穆民歸主者,堅立他手所作的工。
5. 求天父差派更多宣教士參與教育中心工作。
(難民教育中心的教學有很大需要,如想瞭解更多,歡迎聯絡本會)
註:為保護宣教士,他們所服事的國家/地區均以代號表示。
服事歐洲難民——毅恩夫婦
毅恩夫婦早年在中東地區服事,當時發生海灣戰爭(Gulf War),有許多難民湧到他們居住的城市,都是鄰近國家的穆民,於是開始了服事難民的工作。幾年前,他們退休後離開工場,現居於歐洲,見證歐洲難民潮帶來的影響,因此退而不休,開始動員當地教會,開展服事難民的工作。
像非洲塵埃國一樣,毅恩夫婦所住的城市同樣沒有難民營,政府向難民發放津貼,但不容許他們工作;然而一旦確認了難民的身份,政府便立即取消他們的生活津貼。雖然他們可以外出工作,卻往往因難民的身份得不到應有的工資,以致他們生活在貧窮線以下。
除了這些實質的需要,服事難民還須在心理輔導上投放大量資源,他們長途跋涉,途中經歷無數危險,有些更曾被迫做過童兵,或親眼目睹家人被殺害,現在又被移民部門冷待,以有限的收入維生。有一女士,到達服務中心時滿面愁容、惶惶不知所措,當中又沒有人懂索馬里語來幫助她,後來毅恩夫婦開始關心她,請她參加英語班,現在她已大大改善了。
一杯涼水
毅恩夫婦與合作的機構,以開辦英語班、每周一次免費午餐、組織文娛康樂活動,如足球比賽等來服事他們。難民並非受居民歡迎的群體,所以他們很珍惜在友善氣氛下舉辦的活動,與朋友相聚。他們身處異邦,許多在家鄉不可能出現的事也會發生:一位穆斯林與一位基督徒在此地認識,彼此放下在家鄉世代敵對的關係,成了好朋友,毅恩夫婦曾見到他們一起參加教會的聚會。
尋找福音契機
面對「困苦流離,如羊沒有牧人一般」的難民,教會豈能漠不關心?毅恩夫婦於是與當地教會合作,以過去服事穆民的經驗,開辦外展接觸穆民的課程,鼓勵信徒走進難民當中服事,尋找福音的契機。
你能做的最重要一件事——禱告:
1. 為中東及非洲多個主要難民輸出國求平安,願內戰早日平息,難民能重返家園。
2. 為負責難民策劃的政府官員求智慧,讓難民的生活得到足夠支援。
3. 記念毅恩夫婦,求天父加增他們身心靈的需要,能夠服事主、服事人。
4. 記念信徒有信心、勇氣,為主走進難民中服事。
5. 記念有更多教會看見難民事工的福音契機,並能衷誠合作,樂意參與其中。
小結:
一些質疑難民福音工作的言論,指難民可能為了尋求政治庇護、經濟理由而歸主,懷疑他們信得有多真。但與其問他們信得有多真,我們不如自問對他們的愛有多真。他們願否信主、信得有多真,乃基於我們的愛;我們的愛有多真,佈道和牧養力便有多強。
「誰來愛我們?」那是在困苦中的難民發出的呼求,若改為「誰去愛他們?」那彷彿就是慈悲的主向祂的兒女所發的邀請,唯願我們能聽見,學習去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