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工作—進入穆民中間去

三朝

社區工作在西非
我們公司在西非洲的工作有很多種類,團隊也不少,有團隊推廣教育;有推展農務的;有協助街童,提供膳食和教育的;有售賣農具的;有協助村民掘井的;至於我們,則推廣健康教育和一些普通護理,如推拿、洗牙及清洗傷口等社區服務。

目前,各同工在社區發展方面均獨當一面,各人盡力推展工作,協助當地有需要的群體。當然,在西非洲工作必須學習當地的語言,了解當地群體的需要。工作有順利也有困難。每當開展一項新的服務,必須從零開始。工作其實還是次要,最大的困難往往是跟當地官員磋商。我們服務社區,本來都是有衝天幹勁的,奈何因政府官員效率低、考慮多,好好的一個計劃,一等便是一年或以上。這是西非洲某些國家的現況。

西非洲社區服務的發展空間可以很龐大,但成效卻會很微小。發展範圍是大的,包括農務、食水、醫療、教育和商業等,但奈何政府很多事情都要管上一管,俗語有句話:「不怕官,最怕管。」政府官員管的不是要監察工作的質量,而是要在其中找些利益。這樣一管,很多社區服務便停滯不前,最後還是苦了老百姓。諸如糧食救濟工作,當地人就這樣做:一百包米,政府扣下五十包,運送官員扣下二十包,各站崗又扣下十五包,最後到百姓手中的只有十五包,這就是我說的空間大,成效小的原因了。

發展社區工作的真義
以社區工作發展穆宣事工,就是要更廣泛進入人群。我們服侍穆民,是希望他們明白神愛是具體可見的;我們宣講福音,是希望穆民能明白聖經中的耶穌和接受祂所宣稱的救恩和豐盛的生命;我們發展社區工作是希望穆民明白耶穌愛世人,為世人死在十字架上,使信他的人有永生,有永生的人學習耶穌愛世人。

預備自己的心
在當地發展社區服務需要裝備三顆心:就是一顆熱愛服務的心、一顆願意改變的心和一顆盡力做好的心。熱愛服務是因為服務人是神聖的;願意改變,是因為世人常變、世事常變;盡力做好,是因為我們傾向腐敗和庸俗,盡心服事卻能帶給工作者滿足,給上帝榮耀。最令人擔心的是宣教士來到,說自己這樣的工作不會,那樣的工作又不會,結果坐在地上舔自己的傷口。

人的需要實在太多,社會的需要的確太大,人手又極少,這樣算下來,工作者自己就只好學習成為「需要」的答案。不過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克服自我,承擔更多
雖然我們有很多的困難,但最困難的還是克服自己。我本來是一位教師、傳道人,神卻派我到非洲工作,我要學當地語言跟人溝通,結果成為語言老師。當地曾經有饑荒,我們就派糧食去了,也同時成了廚師、司機、會計、行政主管、雜務員、管理員、看更、跟政府官員溝通的聯絡員、文員等。後期饑荒稍緩,我們又發展其他服務,現在是健康教育工作者,有時跟人驗眼,有時跟人清洗傷口,有時給人洗牙,最後還要收拾用具,清洗工具。有時我很想做一個指手劃腳的大老闆,但很多時候都只是落手落腳實幹的大笨蛋。智慧人都說我不夠智慧,愚蠢的人又說我太愚蠢,我時常都要對自己說:「盡力而為就是了。」我的慣性是喜歡讚賞,厭惡批評,但我常要學習欣賞批評和讚賞。在處理批評和讚賞之間,仍要處理工作。我若不學習處理自己的情緒,專心服務,便會很容易徘徊在愛惡慾的迷宮中,不能自拔。

裝備自己,合乎主用
我有一位同事,是英國著名大學畢業的土木工程師。他在西非工作,拋棄歐洲舒適的生活,他做第一個工程項目便是為非洲朋友建造廉價厠所。我親眼看見他利用水泥,建造厠所台階。第一次實驗,台階就碎了。我們都發笑,議論紛紛說:「名校出來的土木工程師的手工原來都是不堪一擊的。」他繼續研究,台階碎了,又再砌另一個。不久,我終於明白了,原來大學教育的其中一個目的,無非就是要訓練一些不屈不撓、不氣餒的品格。愛迪生有了千千萬萬實驗的失敗,才能做出燃點世界的燈泡。到世界任何角落服事神的人,為要滿足各式各樣的需要,必需裝備自己刻苦、裝備自己努力、裝備自己面對失敗、裝備自己不氣餒、裝備自己成為耶穌要你成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