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線差會編輯室
2021-01
星期日維多利亞公園的草坪,嘰哩咕嚕的聊天聲四處響起。這兒是著名的東南亞外傭小天地、鬧市中的歡樂綠洲、開齋節的萬人聚腳點。自去年初疫情開始爆發以來,防疫措施一度收緊,公園多次關閉合共數月,為熱鬧場面畫上了休止符。這段期間,公眾活動固然減少,本地教會須不斷轉變安排,而印傭事工也同受影響。關愛印傭的呼聲在十多年前開始喚起,今天香港有超過十七萬的印尼傭工, ¹大部分信奉伊斯蘭,如今香港至少有三十多個印尼語聚會點。² 疫情下,印尼語崇拜聚會的模式大為變動,究竟堂會和信徒適應如何?
對於信徒來說,實體崇拜固然較好。印尼姐姐經過一星期辛勞,殷切期待與同鄉聚首一堂,「同聲同氣」的朋友相聚倍感親切。聚會後的愛筵是另一重點環節,印尼人著重飲食文化,姐姐們喜愛一同煮食,難得能夠一展廚藝,精心炮製家鄉美食,在僱主家中可沒有這些空間啊!
一波接一波的疫情,告訴我們別再奢望回到過去。保持社交距離、減少出外活動、加強防疫意識,聚會由實體改到網上,一家老少齊學上網。遠渡而來的印尼姐姐也不例外,既要學習異文化,又要適應新常態,跨文化的壓力比本地人大。辦印尼事工的香港教會未見普及,看似「推不動」的跨文化事工,要在疫情下保持運作,無疑更具挑戰性。本會編輯室訪問了幾位印尼事工負責人,有印尼籍牧者夫婦、印尼華僑牧師、專責印傭事工的宣教士等,分享他們數十年服事從未經歷的變化,在疫情中突破困境的秘訣。
疫情下的膠著狀態
去年12月,因應疫情又再嚴峻,宗教活動豁免撤銷,堂會聚會均須轉為網上。一向人手資源短缺的印尼事工,牧者為求持續牧養主內的群羊,得想辦法設立網上平台。可是印尼姐姐透過虛擬平台來互動較為困難,且要面對資源不足的問題。牧者表示有些姐姐不喜歡用「Zoom」,不是怕學習用新平台,而是手機的流動數據有限,開啟視像會議不足一小時,便消耗了數據卡大半的用量。有些較便宜的上網卡,接收訊號的質素參差,影響人投入網上聚會。此外,有些姐姐為了節省金錢,在公園找個角落,「一人一邊耳仔」共用耳筒參加網上聚會。然而,公眾地方的私隱度低,陌生人在附近經過時,姐姐們難以盡情分享。此外,因為公園嘈雜,有些姐姐只參與詩歌讚美,在講道時段便選擇離開了。
以往大部分姐姐在星期日放假,教會崇拜與聚會時間容易配合。自去年初起,政府呼籲外傭放假期間盡量留在家中休息。一些僱主擔心女傭外出會增加感染風險,有長者或小孩的家庭更為審慎,因此要求女傭調動或取消假期。牧者表示,聚會時間由星期日中午改為下午,好讓一些在家工作的女傭,與僱主協商在預備午飯後,便可參加網上聚會。然而即使牧者盡力配合,難免有肢體因各種原因未能出席,網上聚會人數頓然減半。
專責印傭事工的宣教士表示,因為放假出外的姐姐少了,大家難以相聚,所以她們先在臉書成立群組,透過Live的功能,把信息及所唱的詩歌儲存,讓她們有空又方便的時候,進到群組收看,這比用「Zoom」更佳。因為姐姐們放假的日子不同,有些是在平日,有些是在星期六/日,難以固定在一個時間一起藉著「Zoom」見面,而且有些僱主不想家傭休息的時候,在家裡用「Zoom」。然而姐姐們平時難得放假,總想大夥兒圍坐一起,一面閒聊,一面分享食物,享受熱鬧歡樂的氣氛,而有些遷就不到假期的姐姐當知道她們十分期待的聖誕崇拜、元旦活動也沒法參加時,真的很失望!宣教士表示很明瞭她們的心情,惟有安慰她們不用難過:「我們何時都是像慶祝聖誕節。今次不能相聚,還有下次呢!」儘管如此,她們仍舉辦小型的聖誕聚會,並多謝香港的弟兄姊妹捐贈物資作為禮物。
另一方面,疫情未減,弟兄姊妹宣教的熱誠冷卻了,有本地宣教士直言這是意料中事。她自去年初與機構合作,籌備教授印尼語初學班,幫助有意參與印傭事工的香港弟兄姊妹,學習印尼姐姐的heart language(註:指心底最喜愛使用的母語)。原本疫情稍為緩和時,多次改期的語言班似乎可重新開辦,後來卻因疫情升溫,惟有再次延期。她認為語言學習須配合認知、互動和實踐,經各方考慮,暫時不會以網上進行。另有教友自組外展隊,計劃到公園接觸印尼姐姐,關注她們在疫情期間的需要,可惜由於保險與防疫措施所限,未能以教會名義組隊,外展活動無奈煞停。可見這些客觀環境都阻礙了印傭事工的進展。
轉化局面的潤滑劑
如此膠著的狀態,有何潤滑劑幫助扭轉局面?一位印尼籍牧者接受訪問時,臉上沒有半點疑惑,積極地說這是與會友建立關係的好時機。疫情反覆,應變措施迅速,即使政府部門和慈善機構增設了印尼語資訊網站,印尼籍的牧者仍要充當日常翻譯工作。有時候,姐姐接到僱主的指示,用詞夾雜了疫情的新流行用語,為確保溝通表達清晰,姐姐索性利用即時通訊,請教牧者將錄音翻譯成印尼話。猶如在家工作(Work from home)這新常態,工作與私人時間的界線變得模糊,牧者真是隨時候命,伸出援手,「因我們已成為了朋友」。
疫情下仍能接觸新朋友,或許是逆境中的驚喜!專責印傭事工的宣教士透露,她和姊妹們把興趣班的片段(例如教導剪髮、彈結他等)拍攝下來,上載到Youtube channel,讓有興趣的姐姐跟她們聯絡;她們早前在臉書設了遠足群組,也吸引姐姐來參加遠足,最後更加入了教會。
此外,年中疫情緩和時,印尼籍牧者夫婦曾與附屬的香港堂會合作,帶領香港和印尼會友到街頭外展。牧者悉心安排,組成三人一隊,每隊有能操廣東話的姐姐、廣東話不流利的姐姐,以及一位香港肢體拍擋。有姐姐在旁翻譯印尼文,避免香港人面對言語不通的尷尬場面;有姐姐是穆斯林背景歸主者,幫助了解福音對象的信仰觀念;香港人則熟悉社區環境,能提供本地文化小貼士。透過這次街頭接觸,有朋友留下了聯絡資料,讓印尼姊妹可以跟進,這個「國際團隊」在恩賜配搭上發揮奇妙的化學作用。
這對牧者夫婦身兼多職,由網上講道、領詩,以至後台電腦、影音操作,只有兩三人包辦。雖然堂會已增設直播裝置,但他們操作時還是挺忙碌的。他們選擇把崇拜講道放在YouTube和臉書,供姐姐在空閒時收看。二十多人的小堂會,網上的印尼語崇拜有近百人收看,這是預料之外的增長。牧者不擔心網上平台減少了互動,因為在崇拜後,他們會主動探訪個別會友。有些僱主希望姐姐盡量在家附近活動,牧者專程來訪讓她們深受感動,愛的行動促進了彼此的信任。姐姐盡訴心中情,牧師除了聆聽與安慰,也與她們重溫崇拜主題信息,令刻版的教導活化起來。
燃點燈台的聰明童女
時局經歷一年多的翻轉,啟發我們要隨時作聰明的童女(太十五1-13)。印尼華僑牧者在香港服事了二十個年頭,由始至今初心不變,深信在港信主的印尼姐姐是神揀選的宣教士。她語重心長地提醒會眾,時刻學習自己去依靠神。若我們不是依靠神的人,世界的動盪很容易偷竊了我們的平安。況且,印尼姐姐終有一天要回到家鄉,她們往往是村裡少數的歸主者,很容易被當地的屬靈氣候、生活環境、經濟壓力、家庭環境等張力,動搖了信仰的價值觀。如今不能實體聚會,確是姐姐回家鄉前最佳的預演,習慣「自己去尋求神,維繫與神的關係」。聰明的童女隨時警醒,忠於職責去預備燈和油,透過讀經、禱告、等候主,身心靈常作準備迎接新郎。疫情的試煉中,唯有持續在神的話語內紮根,才能勝過種種挑戰。
「我的燈需要油,求主常賜下,使我燈永遠發亮光,我的燈需要油,求主常賜下,使我燈發光到主作王!」這首詩歌在耳邊迴盪,我們願意為主向未得之民發光嗎?身為信徒,你我同樣是迎接新郎的童女,主快來的呼聲彷彿提醒我們須把握實踐使命的時機。印尼政府於2021年1月起實施新規定,印傭出國護照、「良民證」、社會保障供款等費用須由僱主負擔,香港業界估計聘請印傭加價到4,000元以上。除了費用的門檻增加,疫情下好的外傭難求,而且各地不時封關,聘請過程須經過重重關卡,看來咫尺宣教的機會並非必然。看似「推不動」的印傭事工,相信唯有靠聖靈幫助,注滿燈油,使作見證的燈台能持續點亮。
¹根據入境事務處統計,截至2019年底,全港有接近40萬名外傭,其中印尼籍佔43%。
²香港印尼語聚會,https://sway.office.com/ZYEb9DBdKHZCwvXu?ref=Link,瀏覽日期:2020年12月28日。
本文原載於《前線觸穆》92期,2021年1-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