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群介紹
乍得在哪裏?
乍得是非洲中部的一個內陸國家,北接利比亞,東接蘇丹,南接中非共和國,西南與喀麥隆、奈及利亞為鄰,西與尼日交界。由於乍得地處非洲中心,遠離海洋,全年高溫炎熱,且國土大部份為沙漠地區,所以又被稱為「非洲死亡之心」。
比拉拉族的背景
比拉拉族(Bilala)與庫卡族(Kuka)和麥都哥族(Medogo)同屬一個稱爲里斯(Lisi)的大族群。庫卡、麥都哥和比拉拉人有共同的語言、宗教、傳統習俗,也相互同婚。比拉拉人在十五世紀時征服當地的部落,建立了亞奧伊斯蘭教君主的領地 (Yao Sultanate)。今天,在亞奧省的首府設立了比拉拉伊斯蘭教君主(Bilala Sultan)。 比拉拉人日常生活講納巴語,爲了通商貿易,部分人也會講阿拉伯語。
比拉拉人聚居在乍得共和國巴塔府Fitri湖的西南部。Fitri是全國第二大淡水湖,但是水位在近幾年不斷下降。許多比拉拉人坐在手雕的木製獨木舟打魚。他們的煙燻魚在當地是很有名的。比拉拉女性的生活一點也不悠閒,除了生育和照顧孩子外,她們也要在家園前的土地種田以提供食物。一般的家庭會種植小米、高粱、木薯、豆類、玉米、花生、黃秋葵,洋蔥和西紅柿等蔬菜,她們也要去到Fitri湖旁的森林採集柴火和野果等。有些女人更要飼養牲畜和製作奶製品為生。至於男人,他們會在市集做點小生意,把所有的家務留給妻小。
比拉拉族的房子很特別,是以泥塼堆成的小圓屋,内墻鋪有用草編成的壁席,屋頂呈圓錐形,好像倒過來的甜筒一樣。雖然伊斯蘭教規定,穆斯林男人不能娶多過四個妻子,但比拉拉男人一般有好多個老婆。每個老婆跟她們的小孩子同住一間小圓屋,兒子到了青春期又可以蓋自己的小泥屋。因爲比拉拉人喜歡整個大家族一同群居,所以在一個院子裏面,就會有很多間小泥屋。而族人與族人之間,甚至家族内部的紛爭,就由德高望重的酋長負責調停。
比拉拉人的認字率很低,大部分在農村從事艱辛的漁農生活。乍得內部反覆鬥爭及旱災使他們陷入經濟困難。貧窮廣泛再加上營業不良是兒童死亡率的主因。
比拉拉人喜愛音樂。他們會在節慶時集聚在亞奧以鼓伴唱,記念他們的歷史和家族的故事,也有一些歌曲是他們對境內多年戰爭能平息的渴望。
比拉拉人的信仰
乍得是一個穆斯林佔多數的國家,但憲法上不是一個伊斯蘭教國家。理論上,社區發展工作和福音工作是不會被禁止的。然而,比拉拉人是信仰堅定的穆斯林,在十一世紀已經皈依了伊斯蘭教,但許多族人都被非洲的泛靈主義影響,所以他們的日常生活及信仰習慣都非常迷信。例如:在亞奧(Yao)省首府的西北面矗立著一塊著名的花崗岩石,相傳穆罕默德曾於該地停下來祈禱。在岩石上據稱可尋溯到他的額頭、手和膝蓋及用矛植入的洞的記號。在岩石上標誌著他的額頭、手和膝蓋,並他以矛刺出的一個洞。許多比拉拉人喜歡聚集在這裡,進行特殊的儀式祈禱,相信會得到特別的祝福。
讀到這裡,你有否感受到上帝正在呼召你去為比拉拉族禱告?甚或親身踏足那裡探訪、短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