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窘急——淺析極端天氣的影響

本刊編輯室

 

聯合國的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表示,如果地球平均溫度較工業化之前上升攝氏1.5度,極端天氣就會頻生,而1.5度是世界公認的地球安全界線。然而直至2023年,地球已升溫1.1度,形勢越趨嚴峻,難怪從今年4月起,北半球又再天氣異常:強降雨、風災、乾旱、極端酷熱,這不但帶來經濟損失,更造成人命傷亡。

本文針對穆斯林主要聚居的地區,揭示極端天氣及氣候對當地民生以至社會的影響。

亞洲

因著地理環境,極端天氣對亞洲一些國家或地區容易造成傷害,而這些國家都是經濟不太發達的地方。它們排放的溫室氣體份額相比已工業化的國家少很多,卻承受難以抗禦的災害!

2022年,巴基斯坦經歷了有史以來的水災,從6月到8月,持續不斷又大量的降雨(比平均高出780%),使全國三分一的地區被淹沒。因為基建不足,洪水久久未退,對基礎設施、農作物、牲畜和房屋造成300億美元的損失。巴基斯坦受災人數達3,300萬,1,100人因此喪生。

與巴基斯坦毗鄰的阿富汗,今年5月中旬的強降雨造成洪災,奪去數百人的性命,雨水摧毀了北部的村莊,房屋被毀,一千多人受傷。聯合國已將阿富汗列為最容易受到氣候變遷影響的國家之一。

熱浪、風暴肆虐

去年,印度已達攝氏45度高溫,今年熱浪重臨,氣溫更超過50度。由於印度緯度較低,加上北部地區的山脈截斷了南下的冷空氣,使之成為世界最熱的其中一個國家,而今年季候風遲來,高溫持續時間會比往年更長。這次熱浪至今導致最少100人死亡。此外,孟加拉南部與印度東部在5月下旬遭受強烈熱帶風暴侵襲,風雨造成數十條村莊被淹沒,最少65人死亡,約100萬人則須到庇護所避難。

以上述及的都是人口較多的伊斯蘭國家,約共6億穆斯林,超過全球穆斯林人口四分之一。在這些天災裡,不但基建和經濟受損,大自然和各種生態也遭受破壞,人顯得多麼脆弱及無助!

極端氣候對我們有甚麼影響?

極端氣候對我們的影響大致可分成兩大類別,第一,高溫和乾旱,第二,暴風和強降雨。高溫乾旱使土地寸草不生,沒水灌溉,而過度高溫使農作物不易生長。高溫加上乾旱更會引發森林大火,造成空氣污染。農作物失收,一些物種被滅絕,糧食供應也出現危機,經濟受損,若沒有外力救助,隨之失去的就是人命。暴風與不尋常降雨對農作物的收成、物種和人類的傷害亦不遑多讓,但對基建的破壞所引致的經濟損失,卻比高溫乾旱大!

中東

在地球的另一端中東地區,天氣越發酷熱,不只嚴重影響人民的生活,更因缺乏食水而生病,或中暑、或引發其他疾病而喪命。此外,高度工業化造成的氣候變化,令極端天氣不斷刷新紀錄(例如降雨量或持續高溫),倒過來重挫農業生產,而社會也難以安定。

伊朗──什葉派為主的穆斯林國家,長期缺乏水源,南部大部分地區有廣闊的沙漠,加上伊朗超過八成的領土位於乾旱或半乾旱氣候區,雨量少(年均降雨量僅252毫米)而蒸發量大,極端酷熱的氣候促使乾旱加劇。

其實早在2021年7月,伊朗西南部胡齊斯坦省(Khuzestan)出現嚴重的水源短缺問題,引發大規模的抗議行動,並蔓延至首都德黑蘭及其他地區。示威者最初只針對水源短缺問題,但後來把反對的矛頭直接指向伊朗政府和最高領袖。最終警察驅散和鎮壓示威者,導致最少8名示威者死亡、1名警察被殺以及數百人被捕。[1]

去年,伊朗錄得超過攝氏50度的高溫,室外就連死物都難抵熱力而融化。在貧窮的東南部農村地區,有路燈因天氣太熱而融化,而且在貧困的城鎮,大多數人負擔不起冷氣來抵抗酷熱,而每年夏天都有停電問題,要熬過酷熱的夏天可謂絕不容易。

面對如此嚴峻的熱浪,伊朗當局實在無法應付。人民已學會如何使用最少的水去生活,而實際上,根本也沒水可以浪費,當地人甚至無法多喝水以防中暑,例如在西部城市馬斯吉德蘇萊曼(Masjed Soleyman)的村落,因缺乏自來水而生病的人也就越來越多。儘管地區政府投資並實施應對氣候變化的措施,卻往往杯水車薪,收效甚微。而且當局長期管理不善,導致水資源嚴重缺乏,先天不足加上天災人禍,如此煉成一個「水破產」國家──全國所有水源,包括河流、水庫和地下水都開始枯竭。

伊朗境內的水壩已降至極低水位,全國270個城市持續面對缺水問題。 [2] 在這情況下,便要爭奪資源,但卻容易觸發地區衝突。在2023年5月,伊朗與阿富汗塔利班在邊境交火,造成士兵傷亡,就是源於兩國對共享水資源的爭執。[3]

伊朗鄰國伊拉克也是受氣候變化影響嚴重的國家,出現夏季極端高溫、頻繁乾旱、荒漠化及經常性沙塵暴,當地的果園和特產棗椰樹因氣候變化及長年衝突而受到威脅。隨著地球變暖,農作物減產的情況將會加劇。

朝覲時中暑致死

另一個中東國家沙特阿拉伯也極端酷熱,在今年6月14-19日的朝覲期,日間氣溫竟高達攝氏51.8度!朝聖的穆斯林每天可能要在戶外步行最少15公里,而未購買官方許可證的朝覲團一般沒搭乘空調巴士,要取得飲水補給也不容易,有些更沒有合適的住所,就索性睡在街上,增加了疲勞和缺水的風險。

據沙特阿拉伯官方報道,最少有1,301人因中暑致死,包括600多名埃及人、200多名印尼人、98名印度人,以及來自巴基斯坦、馬來西亞、約旦、伊朗、塞內加爾等多國的穆斯林 [4],而83%的死者都是在陽光直接曝曬下行走很長路程,且沒有足夠的遮蔽或降溫而中暑,其中包括老人和慢性病患者。這觸發埃及政府吊銷16間朝聖旅行社的執照,因為他們涉及安排非法前往麥加的朝覲旅程,而那些公司的經理則會被起訴。

非洲

按世界氣象組織報告(WMO)於2023年所發表的報告,非洲在全球的溫室氣體排放不到全球的10%,但卻因氣候變化遭受嚴重的影響,這包括糧食、生態、經濟、人口遷移及局勢穩定等。

非洲大陸近幾十年來,氣溫上升速度加快,2022年,有1.1億人因惡劣天氣受影響,48%和乾旱有關,43%和洪水有關,經濟損失85億美元,5,000人死亡。[5] 非洲有55%的人從事農業生產,惡劣天氣對他們的影響首當其衝,除了影響國民的收入,也導致國家要從外國進口糧食,推高物價。農民或要遷移,尋找更適合耕種或放牧的地區。以下是一些對非洲穆斯林群體的影響:

助長伊斯蘭武裝組織

在乍得,《華盛頓郵報》指出,惡劣天氣助長了伊斯蘭武裝組織「博科聖地」的勢力。[6] 武裝組織通常會操控一些資源較好的地區,有時居民為了生活,會前往那些地區,武裝組織會逼使居民交出物資。武裝組織也會以「我們會給你們美好生活」這類口號招募成員。2021年,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氣候變化是「危機因數」,意思是它不是導致問題發生的原因,但它會加劇世界局勢的惡化。

氣候變化的影響遍及整個非洲,包括不少以穆斯林為主要人口的國家。聯合國難民署指出,氣候變化造成糧食短缺和地區衝突等問題,使難民人數不斷上升。不少宣教士的事工都是在難民聚居的地方服事難民,他們不少是來自伊斯蘭國家,但難民人數上升,使服事人手也變得緊張。除了難民,更多非洲穆民為了生計去到歐洲生活,有些人有合法身分工作,但可能有更多人偷渡前往歐洲,非法居留,過著比家鄉更悲慘的生活。可是更悲慘的,有些在偷渡期間遇上海難,白白送上寶貴的生命。

在西非,一些宣教士會以農業為平台,幫助當地的穆斯林在乾旱天氣下耕種。例如引入一些新技術或器材,使用太陽能水泵來幫助灌溉,建立實驗菜園來種植新品種及價錢較好的農作物。按當地宣教士的經驗,對抗當地的沙漠化情況,除了提供新技術,更重要的是心態上的改變。例如政府推行培育樹苗的計劃,禁止隨意砍伐樹木,但成效不佳,因為當地人一般較為急功近利,只顧眼前利益,樹苗尚未長成,他們為了砍柴生火、做家具或作為建設材料,便砍下來。現有的樹也變得越來越少。在這惡性循環下,西非人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只會越來越低。

結語

環顧整個世界,近年飽受不同程度的極端天氣侵襲,當中有不少穆斯林受災,這或成為福音事工的障礙,然而轉換另一個角度,這也會帶來一些宣教的新契機。所以,我們應以承擔的態度去應對人類破壞大自然的事實,減少浪費資源。此外,在穆宣和氣候變化的議題上,要關注受極端氣候影響群體的身心靈需要,我們也應多關心別人,過較簡樸又低碳的生活。求主憐憫和帶領。

 

歡迎讀者與我們聯絡交流意見


[1] Roghayeh Rezaei, “A Year on from the 2021 Water Protests, Has Anything Changed in Khuzestan?” Iran Wire, July 25, 2022. 2024/6/26瀏覽。
[2] 伊朗氣候問題與人口遷移,澎湃新聞(2023年5月17日),2024/6/28瀏覽。
[3] 伊朗與塔利班在阿富汗邊境地區激烈交火,美國之音(2023年5月28日),2024/6/26瀏覽。
[4] 麥加朝聖悲劇頻生,酷熱天氣沙特被指管理不當,誰該為死亡負責?香港01(2024年6月22日),https://www.hk01.com/article/1031329?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2024/6/27瀏覽。
[5] 非洲在不成比例地遭受氣候變化的影響,世界氣象組織,https://wmo.int/zh-hans/news/media-centre,2024/6/11瀏覽。
[6] How climate change inflames extremist insurgency in Africa? The Washington Post,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world/interactive/2023/climate-change-extremism-boko-haram/, 2024/6/10瀏覽。